Major clashes in this debate
辩论主要冲突
正:母性光辉化不是完美化母亲形象而是给予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反:光辉会造成选择不成为母亲的女性的污名化
正:母性光辉是社会认知问题
反:要为母亲争取实质的权利,而不是虚假的夸大
正:此类赞扬母性的词汇运用可以更频繁,让更多人认识到女性的伟大
反:这类词语绑架了人们的思想,会导致性别固有印象的加剧
正:正面的宣传促使性别平等,必须先让世人知晓这件事才能为女性争
正方立论:
我方认为,母性应该被光辉化。
从定义上说,母性光辉指的是不由自主的去怜爱弱小事物的一种心态本能,一般指女性对子女的爱护。
我方认为母性应该被光辉化,是因为母性光辉一词是对母亲乃至所有女性的尊重。我们都知道,女性在生育孩子期间是十分痛苦和难熬的。
这段时间包含怀孕期,分娩时,以及生完孩子后的休整期。而在这整个创造新生命的过程中,女性的痛苦都是男性无法体会且难以想象的:怀孕期间的孕吐、恶心,分娩时的疼痛,分娩后涨奶等状况带来的难受。
除此之外,在如今这个“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依然横行的社会,许多人不仅认为女性应该在家照顾孩子,还认为比起男人在外打拼工作,女性照顾孩子并不辛苦。然而,带孩子的艰辛很多时候不低于在外工作的辛苦。女性长期以来因为这些刻板印象而受到社会的误解和歧视。
基于以上现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母亲这个角色是伟大的,所以母性一词应该被光辉化。
将母性光辉化的好处是什么呢?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母性光辉一词体现的是人们对母亲以及所有女性的尊重和敬佩。所以,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这个词,那他们就会更加懂得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从而更加孝顺母亲。
除此之外,母性光辉其实也在告诉人们,女性即使是在家照顾孩子,也是很令人疲惫的,也是值得赞颂的。所以这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对女性平权运动是有帮助的。
最后,由于母性光辉一词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所以想要改变或者取消这个词将会无比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我们早已认同“母性是光辉的”这一说法,所以想要在此时让大众接受“母性不能被光辉化,母性不是光辉的”,我方认为是不可行的。所以,从可行性上来说,母性也应该被光辉化。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母性应该被光辉化。
反方立论: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母性光辉化。理由如下:
首先,母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与人们常错误认为的不同,母性不仅仅指母亲对于孩子爱护的本能,还指喜欢保护人或物的本能。显然,母性是个非常自然的事情,不需要人们硬生生地将其冠以姓名。本来很普遍的事,却被所谓的光辉扭曲。
其次,将母性光辉化会给所有女性带来压力。那些母亲们会担心自己做不到“光辉”的水准,而且那些没有孩子的女性也会在对比之下感到压力很大。这使得女性会被强制分为两类--有孩子的就是有光辉,没孩子的就什么也没有。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女性的价值不在于有没有孩子,但是若要把母性光辉化,其实就是在暗示有孩子的女性高一等,并将带有男权和偏见的思想巩固在人们脑中。
所以,我坚信我们不应该将母性光辉化。
正方驳论:
每位母亲都有母爱,这句话的潜在逻辑就是母亲的职责是理所应当的。这恰恰显示当今社会对母亲贡献的忽视。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比如母亲如何在地震中用身体护住孩子,如何牺牲自己性命换来孩子。这些事件很少引起巨大反响,甚至让人们早已见怪不怪。这其实就是对母亲们所承担的职责的忽视。人们忽略了母亲养育孩子所付出的贡献。我们应当支持母性光辉化。人们不应对母亲的辛苦习以为常,我们需要有所改观。
反方认为这种光辉化给母亲制造压力,我们认为这反而可以减轻压力。母亲作出的贡献往往被忽略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承担了更多的生活和职场压力。很多女性既需要为没达到一个优秀母亲的标准而焦虑,又要因为成了母亲不能全心地做自己而懊恼。
改编自同名女性主义小说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就描写了韩国普通女性面临的困境。受过高等教育的金智英有一个完满的家庭,看上去享受着生活,实际上内心早已分崩离析。她不肯放弃工作,但仍需要独自育儿,因为得不到丈夫的帮助。
现实生活中,43%的女性因为育儿等原因放弃了工作,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支持与认可。母性光辉化是让人们重视母亲角色的开始。
反方的另一个观点是母性光辉化造成女性印象刻板化。我方并不赞同母性光辉化是偏激思想或是会制造一些刻板印象,它反而可以帮助消除社会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固化认知,比如“女性就应该结婚生子”。这是母亲自己的选择:这句话的隐含意义为我们应该保持母亲压力现状。
母亲光辉化也能延缓社会老龄化,社会共识给女性传达一种“生孩子只会加重生活负担,会极大地束缚个人的生活”的印象。当今女性大部分对生儿育女产生抵触心理,尤其在发达国家。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人口受教育度普遍较高,而且对个人生活的追求更加多样化。
我们并不是要将女性说成高高在上的存在,否认男性的贡献。母性光辉化是一种让社会听到女性声音的方式,是一种让女性更受尊重的手段。不光只是口头形式,我们还应有更多方式切实让人们感受到母亲的贡献。请支持正方,支持母性光辉化。
正方结辩:
正方应该赢得这场辩论。
首先,母性光辉会让更多人去认识到,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女性是多么伟大。而这样的宣传会促使更多实质性的帮助给到母亲,就像反方所提到的,欧洲一些补贴母亲的措施,光辉化不只是名义上,更是实质上的帮助。
其次,反方提出唯一的坏处,就是母性光辉绑架了人们的思想,并且认为母性应该是自然的,把这个词语光荣化会与其定义背道而驰。我方反对这个观点,宣传母性光辉只是为了促使性别平等的第一步。
最后,对方反复提到的观点,母性光辉化会使不生育的女性污名化,然而他们只提供了一件证据,我方认为母性光辉化并不是完美化母亲的形象,而是给予那些勇敢承担责任的女性他们应有的褒扬。
我们放眼世界,人类为了延续下去,生育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的责任,甚至是更重要的责任,但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不想生孩子,因为麻烦,因为没有钱付不起学费,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群女性,愿意为了一些理由,承担起剩余的责任,难道这些女性不是可敬的吗?
即使我个人不选择生育,但我尊重那些,为了后代而勇敢生育的人。在母亲这个称号之外,他们也是普通人。
反方结辩:
我方认为,母性的光辉化是弊大于利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l )将母性刻板地定义为怜爱弱小事物的本能是存在偏颇的。诚然,从概率上来说,女性对弱小事物的怜爱是更多发的,而母亲大多都对自己的骨肉有着打心底的亲近和怜爱。然而将这种情感默认为是独属于女性乃至母亲的特征,显然是不恰当的。
2 )正如正方所说,我们多次强调母性光辉化对不生育女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全体女性的权益,关系到每个人固有的权利 ― 选择的权利。从当今社会来看,我们的父母辈中,对母性光辉化要比我们这一代强烈。一位女性,在生育前所接受的认知,往往是大而空的,“做母亲很伟大,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然而很多人在经历了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后,却因为种种超乎预料的痛苦琐事,开始后悔自己生育前没有足够了解生育的后果。
做好思想准备对每一位有生育计划的父母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这绝不能靠用虚的名头忽悠她们来达成。为了社会发展和传宗接代而蒙蔽女性,让她们被母性光辉蒙住双眼,误以为生育只是一件美好的事,忽视她们被迫承担且不得反悔的那些后续事项,这种行为是极度不可取的。
3 )母性光辉化是我们社会的现状。生育的女性是伟大的,这是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然而我们社会对女性足够尊重了吗?女权真的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矫枉过正”吗?想必各位心中都对此持有否定态度。可见,我们的现状并不足以令人期待足够好的未来,必须加以改变。这样的尝试,不妨从打破千百年来的认知、将生育女性所面临的残酷事实这个真相揭露给大众开始。
辩论总结:
正方认为将母性光辉化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光辉化”恰是“污名化”的对立面,在当今的社会上,我们看到太多对女性的污名化:就像大多数人会关心强奸案的受害者在案发当日的穿着,并想方设法把此类案件的发生归于女性穿着不检点,“是她自找的”,此类说辞也被编写进了某大学的学生手册,看似是在教女性保护自己,其实在女性身上加了一层无形的枷锁。
正方认为,不能断言说光辉化能解决这类问题,但宣传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这类问题,一点点去改善现状。母性的光辉化代表着人们意识的觉醒,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性力量的伟大。女性对社会作出的贡献都应该被认识到。
反方则认为,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过度的捧高母性这种特质并将其光辉化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就如反方的论点所述,如果将推广母性,并鼓励所有女性去追求这种特质,会将为人母的负担强加到不想承担这份剩余责任的一部分女性身上,也就是溢出效应。将受到“光辉化”影响的不单是母亲们,也是所有女性。如果不考虑这小部分人的利益,这将是一个压迫的社会。
总而言之,在我们对母性光辉化作出有益或有害的判决之前,应该考虑所有会受到该事件影响的个体,毕竟一项政策,哪怕只是宣传方面,也会影响成千上万的民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