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No. 39 | Sex-Ed: De-Labeling Sexuality

Author: Susan

Layout: 淄牧

Editor: 刺槐



前言

「我不确定我是双性恋还是同性恋。」

「我是纯粹的异性恋者吗?」

「什么是双性好奇(即 bi-curious)?」

「如果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性向术语/标签适合我,我该怎么办?」

类似的问题不计其数。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的人非常明确而自信地使用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或者其他简短的标签描述自己的性倾向,但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发现自己很难选择某个单一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恰好是后者中的一员,不要担心,因为这十分正常,也非常常见。可能你尚处在自我探索的阶段,也可能你根本不需要用任何标签定义自己的性向:比如许多人选择把性倾向看作连续谱系,他们可以是这张谱系上的某个点、某个区间或是在某个范围内流动。


一些常见的性向术语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术语/标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认同,因为他们选择的标签方便了他们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性向、加入可提供支持的社群、寻找伴侣等。标签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了解一些常见的关于性向的术语/标签或许能够有利于你了解自己和其他人。这里是一些常见的性向术语(由于本文重点是性向的表达,所以未包含性别认同相关术语)。

无性恋 Asexual

无性恋者对任何性别都不会感到性吸引,因此他们心理上对任何人都没有自发的性欲。一些无性恋者会选择没有性的生活,但另一部分无性恋者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快感、伴侣需求等)选择性。双性好奇 Bi-curious 双性好奇的人一般自我认同为异性恋或同性恋,但他们有意愿探索双性恋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双性好奇的个体不一定是双性恋,同时,一些观点认为“双性好奇”这个表达根植于恐双的倾向。双性恋 Bisexual 根据「双性恋」一词的传统定义,双性恋者会发现男女两种性别都对自己有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即他们对男女都可能有性欲和感情欲望。现在双性恋这个术语的含义已被扩大,有时也可包含多性恋。半性恋 Demisexual 半性恋可以被视为无性恋谱系(从无性恋到有性恋的连续区间,其中有性恋包含一般所说的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表示性吸引/性欲不需要情感基础,无性恋则一般无性吸引/性欲)上的一种性倾向。半性恋者只有在已经与他人建立一定程度的情感联结和/或浪漫关系时才会感受到性吸引/性欲。流动性向 Fluid 拥有流动性向的个体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场景下拥有不同的性向,即他们的性吸引对象范围并不固定。 (注意英文 Fluid 不仅可以指流动性向,也可以指流动的性别认同,即性别认同随时间/场景会产生变化。)异性恋/直人 Heterosexual / Straight 异性恋者/直人只对「相反」性别的人产生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即只对「相反」性别的人可能有性欲和感情欲望。注,这个相反一般指对方的性别认同也在社会定义的二元化性别认同区间。 (实际上「相反」性别并不是一个合适的表达,因为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都远不止有男女。由于本文重点在性向而非性别认同,在此暂不详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同性恋 Lesbian / Gay / Homosexual 同性恋者只对相同性别的人感到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即只对相同性别的人可能有性欲和感情欲望。泛性恋 Pansexual 泛性恋者感到的性吸引与浪漫吸引与性别无关,因此泛性恋者对任何性别的人都可能产生性欲和感情欲望。多性恋 Polysexual 多性恋者对多种性别可能感到性吸引和浪漫吸引,不同的多性恋个体性欲和感情欲望对象的性别不尽相同。与一般意义的双性恋者不同,多性恋者感到性吸引的对象不一定是男女两种性别。与泛性恋者不同,多性恋者感到的性吸引和浪漫吸引是与性别相关的。例如,一位多性恋者可能可以对顺性别男性、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性别者感到性吸引。酷儿 Queer 酷儿一词可以指 LGBTQ+ 社群内的任何人,即任何非异性恋和/或非顺性别者。(顺性别者: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派性别相同的人。)性向存疑 Questioning 性向存疑者一般仍处于对自己性倾向的探索阶段,即他们尚不确定自己的性倾向或是正在质疑自己原有的性向认同。 (注意英文 Questioning 在 LGBTQ+社群也可以指性别认同存疑。) 以上这些仅仅是现有性向术语/标签的冰山一角,此处呈现的定义也都只是简单的描述,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更加灵活与多样化。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标签不是必要的,标签更不是用来限制人们的。只要你感到舒适,你可以选择使用任何让你有共鸣的标签,无论你是否完全符合它(们)的文字定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使用任何标签。


酷儿理论与性向谱系 随着 LGBTQ+ 社群的发展和现代性解放,越来越多的术语/标签被发明出来、帮助许多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并被「看见」。然而,认识自己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们周围依然存在的偏见更是加大了理解与认同自己性向的难度。对于正在探索自己性向的个体,选择标签可能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即使我们发明再多的术语和标签,总会有一部分人无法找出任何一个可以很好描述自己的标签。还有另一部分人则可能会感到被标签束缚,或是不满于非顺性别异性恋者需要使用标签表达自我的现状。

如果你不想用任何现有的标签描述自己,也许酷儿理论会对你有所帮助。酷儿理论是一种发源于酷儿研究(曾经常被称为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研究)和女性研究的批判性理论。根据 Jay Steward 所说,酷儿理论庆祝了可见的不同对社会规范的冲破;这些社会规范仅仅是社会规范、而不是自然或必然;在酷儿理论中,性倾向与性别认同以违抗式的概念和表达被人们看见。酷儿理论反思并批判了异性恋本位的思想,并提倡将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看作连续谱系,而非若干标签划出的分类。也就是说,根据酷儿理论,你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可以是谱系上的任何一点,也可以是流动的。虽然酷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有潜在的缺陷,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你永远可以享受做你自己,无论标签。


后记

那么,你应该使用标签描述自己的性倾向吗?答案是,当然没必要,但如果标签可以让你感到舒适,那就用吧。术语/标签、谱系、酷儿理论都只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与表达自己的方式,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感受。尊重他人表达性倾向和/或性别认同的方式,但不要感觉你自己必须遵从任何人的方式。无论是不是少数群体,我们每个人最终都需要学会过自己的生活。请记住,只有你可以定义你自己!/


Comments


© 2023 by The New Frontier.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