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No. 43 | Review: Half the Sky

Author: 甲鱼

Layout: Chelsea

Editor: 砍



今天为大家安利一档倡导自由独立、两性平等的节目——《半边天》。 《半边天》是央视在1995年推出的一档节目,它密切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不遗余力地在性别平等主题做出大量探索,如「请尊重女性患者的隐私」、「让孩子离暴力远一点」、「关注性别歧视问题」、「关注青少年的性教育」等等内容,在当时广受好评。虽然这档节目已经停更10年多了,但笔者仍强烈推荐感兴趣的读者在网络上查找观看相关内容。 《我叫刘小样》可能是这档节目最出圈的一集。它讲述了一位被传统规则束缚的农村女性觉醒自我后,感到心中所想与现实生活不匹配却又无法实现的痛苦。 刘小样有着外人看起来挺不错的生活,儿女成双,家庭和睦。但她心中想要的并不只是世俗,她说:「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逛西安;不可以有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有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所以,即使她家就在火车高速旁,去西安的往返路费也只要9元,她也等了好久才获得一个去西安旅行的机会。


在被主持人张越问到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媳妇时,她说:「我仅仅是一个好媳妇。」确实,在她的生活中,很少有属于她自己的时刻——婚前,她属于她的娘家,婚后,她属于她的婆家。这是无数农村妇女一生的写照,但在张越与她的对话中,却能深刻感受到她所聊的是她自己。很多女性访谈都沉溺于将女性放在家庭中,而《半边天》没有,它讲的是刘小样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主持人张越也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与刘小样对话、聆听她对于自己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给予许多高高在上的评价,这是让刘小样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故事中,令笔者感触最深也最佩服的一点是:身为农村妇女,刘小样没有用传统将自己包裹,在认识世界后没有麻痹自己,而是选择了在痛苦中保持清醒,这是很多人没法做到的。她说:「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


这档节目中,另一段让笔者印象深刻的话是主持人对一位在家暴家庭中长大、父母离异的孩子是否要结婚的看法。她问主持人:「你觉得我一定要结婚吗?」主持人张越这样回答:「那倒不一定,但是你一定是需要温情的人。你说你不结婚了,是你就想要不结婚。你喜欢那样,那样你快乐,那我们肯定不会劝说你必须得去结婚。但是如果你就是渴望温情,你是真的渴望,你充满了矛盾,那可能就要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好多人童年生活会给他们后来的行为做事带来影响。好多人性格的一些缺陷、或者性格上的某些东西和他后来为人做事的很多的风格都跟他童年的时候受到过某种伤害、或者某种阴影有关系。总还是不应该让这个阴影太长久地笼罩我们的生活吧,它已经破坏了你母亲的幸福,它总不能再破坏你和你妹妹的幸福。」

这样一段话,现在看来也是鲜少有长辈会这样讲的,部分长辈仍持封建传统思想,认为只有结婚生子才是真正的幸福。但事实的确如张越所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本身。


《半边天》这档节目也聚焦于异性婚姻关系中的平等问题。在《女校长的婚姻》一期中,节目组采访了几位女校长,她们的婚姻有的幸福,也有的很不幸。悉尼大学甘丽雅校长原定的结婚对象要求她在婚后放弃学业,痛苦抉择后她决定继续学业,一直攻读到了博士,终身未婚。以色列本·古里安医学院院长瑞卡·卡米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无法向丈夫对她多给些陪伴时间的需求妥协,只好选择离婚。卡米离婚后继续专注于她的医学研究,她很怀念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她说她很遗憾她无法成为丈夫心中理想的妻子。


这期节目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难道女人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冒着失去家庭的危险吗?对于这个问题,拥有不错生活的校长奥比寿子犀利地说:「传统观念对女人的角色要求更多的是妻子和母亲。一个女人如果顾不上家庭,那么这个女人会被认为是失职的。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就不同了。社会的现状是女人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男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女人们要抽出很多的精力去照顾家庭,这使很多女性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也许这是很多追求事业的女性不愿意结婚的一个原因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如果说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人,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所喜欢的生活方式,不管留在家里还是出去追求发展都没有舆论压力,那么这才是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



Comments


bottom of page